清明節是中華五千年的重要的傳統節日,每到清明時節,人們總是要掃墓祭祖,聊表對先人的緬懷之情。這時的天,到處瀉溢著春的氣息,沒有了春冬的寒意,掃墓踏青,插柳栽樹,意義非凡又愉悅身心。
中國民間傳統的喪葬方法是土葬,因此亦稱為上墳、掃墓、祭掃。為逝去故人的墳墓上添些新土,清掃墓碑上的積灰和雜草,再擺上貢品鮮花,寄去哀思與緬懷。人生即經歷生與死,歲月輪回。緬想故人,孝敬長輩是中華的傳統美德,富士熙和墓碑工廠與眾炎黃子孫一起施行。
一,去掃墓時,盡量衣著樸素不穿顏色鮮艷的衣服,少涂脂抹粉的,隨家人帶上香燭以及貢品,切不可在墓前殺生。如今,興奉鮮花,可選擇菊花之類的花株,講花瓣剝落散灑在墳前。
二,上墳地后,先將墓周圍的雜草清楚,如墳頭上有雜樹則要拔掉。
三,觀察木架以及墓碑是否有塌陷或者破裂,發現異常要及時請風水師潛力指導采取彌補方法。
四,擺上貢品,點燃香燭焚燒紙錢,同時要注意防火。后向先人行跪拜之禮,表達對逝者的緬懷悼念之情。
五,掃墓后聚餐以素食為主,延續吃餛飩、餃子、湯圓等習俗。
總而言之,時間上并沒有太大限制,不一定要當天去,可以是清明前后的幾天去掃墓,一般為前七天和后七天,建議去墳地的時間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,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,一般在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間為宜。